1. 首页
  2. 人文
  3. 正文

地方历史的见证者 乡土文化的传承人

——讲述陈宝贵的乡村博物馆情结

在陈宝贵的乡村博物馆中,人们不仅能看到精美的展品,更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传承。这种精神传承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它激励着每个人去珍视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去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

□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顾世丹 文/图

玉溪,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有多少文化的记忆如同珍珠般散落在玉溪的大地上。

在红塔区大营街街道,收藏家、浮雕艺术家、企业家陈宝贵,将数十年积累的藏品、作品共享出来,创建了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陈氏浮雕文化会馆、大密罗滇中农耕文化馆等八个乡村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宛如一颗颗文化明珠,闪耀着历史的光辉,讲述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生产生活的故事。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瑰宝,每一座博物馆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文化内涵及浓浓的乡愁。

郭家宅郭井村史馆呈现乡村历史文化。

郭家宅郭井村史馆呈现乡村历史文化。

博物馆珍藏着浓浓乡愁

踏入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那个深藏在记忆中的年代。陈宝贵费尽心力搜集的大量老物件、老照片、老文献,如同时间的碎片,拼凑出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那些泛黄的照片、历经百年仍古韵犹存的木制床榻、烙上时代印记的老式放映机等,都以独特的展陈方式,展现了玉溪的时代变迁,唤起人们对过往家乡生活的深深怀念。

展览馆以大营街老街旧景为原型,将老物件与地方文化元素结合起来,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历史感。馆中设有九村一街、汇溪古镇、土司府、米线花灯文化、马店、米线加工、纺织、一村一厂、禁毒科普、汇溪书屋、汇溪电影院、电影科普12个展区,展品3000余件。整个展厅以南门街、北门街、东栅子、西栅子、中兴街为主线,重点还原了大觉寺、观音阁、汇溪桥、郭家宅、小山街、双凤桥等旧时场景,周边配有旧街上的行当、集市,生动详实地展现汇溪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人们可以一窥过去的生活场景和街景风貌,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浓浓的乡愁。

而陈氏浮雕文化会馆则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在这里,陈宝贵的浮雕作品和历史街景、传统建筑都得到了完美展现。那些精美的浮雕作品,就像凝固的音符,轻轻地诉说着陈宝贵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蕴含着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传承。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陈宝贵悉心收集了各类关于家乡的实物和文献资料。他将这些丰富的素材倾注到浮雕创作中,创作出了《端午汇溪图》《汇溪风俗图》《中国乡村浮雕图集》等200余幅充满乡村记忆的浮雕作品。这些作品仿佛是一部木雕式的历史连环画,将大营街、滇中的乡村记忆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尤其是作品《端午汇溪图》,真实地描绘了汇溪古镇和玉溪大河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景象。

博物馆展现独特乡土文化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和陈氏浮雕文化会馆,他还创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每个展馆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大密罗滇中农耕文化馆、郭家宅玉溪矿业文化展览馆、郭家宅郭井村史馆及赤马王家宅马帮文化展览馆,这些展馆共同呈现了玉溪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承载着玉溪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密罗滇中农耕文化馆,生动地呈现了滇中地区农耕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而东山土司龙潭分署展区则巧妙地展现了当地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传统建筑风貌。馆内陈列的滇中农民使用的传统农具,如犁、耙、锄头等,成了农耕生产变迁的见证者。而票据、书刊、文献、生活用品等实物,都栩栩如生地反映了滇中地区农耕文化的多个层面。值得一提的是,展馆内以图文形式展示了当地的土司文化,为参观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滇中地区地方独特文化的机会。这种综合展陈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展馆的内容,在展现农耕文明的博大精深的同时,也让人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玉溪的地方历史文化。

与大密罗滇中农耕文化馆不同,郭家宅玉溪矿业文化展览馆、郭家宅郭井村史馆及赤马王家宅马帮文化展览馆,则侧重于地方历史和马帮文化的呈现。

郭家宅玉溪矿业文化展览馆详尽地展示了当地丰富的矿业发展历史,并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这段历史的演变过程。郭家宅郭井村史馆则聚焦于郭井村的村落历史与发展,以及当地的马帮文化。其中,郭家宅呈现了当地人郭美忠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走马帮将玉溪土布等特产销往外地的同时,也把茶叶和盐等物品带进红塔区的发家史,并以西式门头和中式内院的设计建盖了中西合璧的郭家宅。宅内以精美的传统木雕、石刻为装饰,既体现了传统民居建设的厚重,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开放与多元。

马帮作为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郭家宅和王家宅展览馆内的马帮文物、历史照片及马帮生活的模拟场景,都生动呈现了马帮文化的独特魅力。陈宝贵说:“马帮文化不仅是大营街的特色文化,也是红塔区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打造马帮展览馆,展示马帮文化,就是要展示大营街乃至玉溪与马帮有关的人文历史,唤起人们的人文记忆,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播马帮文化。”

创建米线节非遗传承基地是陈宝贵对玉溪非遗文化的独特致敬。他致力于保护和传承玉溪的米线制作技艺,并让这一传统美食文化得以延续。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到米线制作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玉溪匠人的心血和智慧。同时,这里还展示了各种与米线相关的文化元素,如传统的米线器具、米线故事等,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领略到玉溪深厚的文化底蕴。

陈宝贵深知,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传承。为此,他积极邀请文化学者、美食爱好者等前来交流,共同探讨米线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未来发展。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玉溪的米线文化,米线节非遗传承基地也成了人们了解玉溪米线文化的一大途径。

博物馆展现老玉溪乡土情怀

陈宝贵的乡村博物馆是地方历史的见证者,陈宝贵则是乡土文化的传承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玉溪的故事,传承着玉溪的文化。对于玉溪人来说,这些博物馆不仅是他们记忆的源泉,更是他们文化的根基和生活的见证。每当他们走进博物馆,仿佛就能穿越时光,重回熟悉而温馨的老玉溪。

老玉溪人对陈宝贵乡村博物馆的热爱,源自他们深厚的乡土情怀。这些博物馆里展出的物品,每一件都承载着他们的记忆和故事。无论是那些似曾相识的农具,还是那些陈年旧物,既是玉溪先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曾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些博物馆里,老玉溪人可以找到他们的根,找到他们的文化认同。他们可以通过这些展品,进一步了解玉溪的历史,理解自己的先辈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出灿烂的文化。

同时,这些博物馆也是老玉溪人社交的场所。他们会在博物馆里相遇,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历,交流对玉溪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这些交流不仅加深了他们的友谊,也让他们更加珍视玉溪当地的文化传统。

特别是在郭家宅玉溪矿业文化展览馆和郭家宅郭井村史馆中,老玉溪人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段历史,那段关于矿山、关于村庄的记忆。而在赤马王家宅马帮文化展览馆中,他们在领略马帮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向友人讲述自家祖辈走马帮的故事,分享那份属于他们的独特情感。

走出大营街创建博物馆

在陈宝贵的乡村博物馆中,人们不仅能看到精美的展品,更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传承。这种精神传承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它激励着每个人去珍视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去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

陈宝贵深知这一点,因此他通过数十年努力,将这份传承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博物馆中。他不仅精心挑选展品,确保它们能真实反映玉溪的历史和文化,还注重展陈的方式和氛围,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沉浸其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

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老物件总能勾起人们的乡愁。

大营街汇溪记忆展览馆老物件总能勾起人们的乡愁。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自己家乡的文化,陈宝贵在博物馆的运营和推广上也下足了功夫,在春节、米线节等节日,他和他的团队积极参与当地举行的文旅活动,吸引当地居民和游客走进乡村博物馆,深入了解玉溪的乡土风情和历史文化。

如今,陈宝贵已创建八个乡村博物馆,但他建设乡村博物馆的热情并未消退。他的愿景不仅限于在大营街增设更多的乡村博物馆,他还怀揣着在通海打造一个大理国历史展馆的构想,以此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当地的文化资源,彰显其文化价值。

陈宝贵说:“未来,我将继续提升藏品的丰富程度,并从教育、电影、戏剧、农业、建筑等方面进行挖掘和归类,创建更多乡村博物馆,使乡村博物馆走出大营街、走出红塔区,扩展到玉溪各地。”而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他计划用三代人的努力完成这份事业,确保乡村博物馆建设的持续性与生命力。陈宝贵的这份情怀,不仅体现了他对博物馆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更展现了他对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坚定信念。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刘玉霞   审核:张志云   终审:攸莉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