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生态玉溪
  3. 正文

“一滴水”折射河道之变

——澄江市全面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地见效

3月的抚仙湖畔,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清澈见底的梁王河缓缓流过澄江市龙街街道万海社区居委会万家营小组。“以前没人管,河道里经常有垃圾、污泥堆积,现在有人定期清理,河道变干净了、水也变清澈了。”万家营小组居民赵贵华说。

梁王河的变化只是澄江市实施生态保护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澄江市以问题排查为导向、系统实施“清水入湖”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不断强化抚仙湖流域入湖河道治理,全面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地见效,用“一滴水”的变化折射河道之变,也折射出澄江的生态之变。

抓实问题整改

扛实河长责任

抚仙湖流域共有大小入湖河渠103条(东岸32条、西岸10条、南岸5条、北岸56条),其中主要入湖河道21条。2014年21条主要入湖河道入湖口年平均水质为Ⅴ类及劣Ⅴ类的有10条,占比47.62%。当时,由于截污治污不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到位、内源污染治理不彻底等原因,河道治理不能形成有效合力,老问题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解决河湖生态环境问题迫在眉睫。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澄江市河长办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单位,对抚仙湖径流区内的所有库塘河湖展开问题排查,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用脚步丈量每一条河道,用一年时间将发现问题整理归纳入库,为各级河长掌握河道信息、细化决策部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建立起党政主要领导任河长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压实各级河长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精准治理城乡污水、系统开展河道整治、强化河道湿地运维管理、持续推进“河长清河”“清四乱”等,让入湖河道面貌焕然一新。

2018年末,抚仙湖流域21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Ⅴ类及劣Ⅴ类的有6条;2021年末,劣Ⅴ类河道仅剩1条;2022年末实现了无劣Ⅴ类河道;2023年末,主要入湖河道入湖口平均水质基本达Ⅳ类及以上。

在探索河道治理过程中,澄江市总结出“治湖先治岸、治岸先治河、治河先治污”的河长制工作经验,按照“河分两类、分级管理、循环利用、高效节水”原则,推进入湖河道水质提升工程,实现清水入湖,抚仙湖保护也由“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

实施“清污分流”

打造绿美河道

为切实提升入湖河道水质,澄江市坚持“水质改善是硬道理,措施有效是硬道理”的要求和目标,按照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系统治理的思路,积极开展“清水入湖”行动,实施抚仙湖入湖河道水质提升工程,对12条入湖河渠和23个库塘湿地及北岸生态调蓄带进行综合整治。

在抚仙湖入湖河道水质提升工程范围内,澄江市对清水水源及清水通道进行划定,设置河滨自然生态物理隔离带、封堵排口、清淤、收割替换水生植物、进行常态化管护,确保清水入湖。同时,通过实施湖外农业用水循环工程,在湖外消纳利用农田退水、初期雨水、中水等水资源,促进生态资源循环利用,有效减轻入湖污染负荷。

目前,抚仙湖入湖河道水质提升工程(一期)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项目共排查封堵各类入河排水口424个,完成13条主要入湖河道整治,完成窑泥沟末端湿地等25块湿地清淤、水生植物打捞及收割、水生植物补植补种,完成大鲫鱼河6.3公里物理隔离沟建设、安装钢管2750米、安装125kW变压器1台、潜水泵1套,完成抚澄河生态补水管道建设,栽种树苗403棵,新建沉砂池1座。经过综合治理后的抚澄河,水质长期保持Ⅲ类至Ⅳ类,水质变好了,环境变美了,初步实现了岸绿、景美、河畅、水清的目标。

多年来,澄江市先后完成辖区内46条入湖河道系统治理,建成抚仙湖北岸生态调蓄带1条7.85公里,累计治理河道长度216.05公里;围绕绿美河湖建设,栽种苗木21808株、增绿补绿28.21万平方米,打造了一批有文化记忆、浪漫情怀、健康生态的美丽河湖,抚仙湖、梁王河水库、东大河水库入选云南省省级美丽河湖。

强化党建引领

创新治理模式

在抚仙湖湖外农业用水循环利用工程2号泵站机房门前,一块“河湖卫士党员监督岗”的金色牌子格外显眼,上面标明了责任党支部、责任人。“为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根据支部党员各自的技能特长安排岗位,比如熟悉泵站的党员干部,就安排负责对泵站的指导、监督。”澄江市河长办调度中心主任李进说。

澄江市结合河长制工作的特点,创新治理模式,积极打造“支部建在河上”党建特色品牌,巩固强化基层阵地建设,目前,已设立抚仙湖联合党委1个、河道联合党支部21个、河道责任单位60家,设岗定责定人187人,安装河长制公示牌163块,出台《澄江市抚仙湖流域河湖长制“三化”管理工作方案》,推行网格化管理、信息化联动、市场化运行,构建了“定区域、定人员、定责任、定任务、定标准”的全流域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工作督察、工作报告等10项制度。

同时,澄江市还以“高原湖泊卫士行动”为统领,充分利用“党建+湖泊革命”示范点的带动作用,督促河长、河道责任单位和乡(街道)以组织联建、活动联办、阵地联用、服务联动的“四联”机制为载体,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开展“仙湖卫士”“河长清河”等活动,使入湖河道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抚仙湖径流区水环境形势逐步好转。(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建龙)


版权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曾梦琪   审核:刘燕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