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边走边拍
  3. 正文

看见|远方的邀请

——一个摄影师十三年的记录与守望

□ 官朝弼 文/图

吾心安处是故乡,年味还是苦猪洞浓。

冲着苦猪洞村浓浓的年味,农历癸卯兔年,我又一次撇下家人独自跑到苦猪洞村过年。这是自2011年以来,我坚持拍摄苦猪洞13年中,第三次与当地父老乡亲共度佳节,前两次分别是2014年和2021年的春节。

祖国西南边陲,苦猪洞村,一个镶嵌在哀牢山余脉西南侧藤条江畔的瑶族寨子,隶属于红河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老勐镇和平村委会。全村90户人家,400余人。

俯瞰苦猪洞村。(2021年5月3日摄)

俯瞰苦猪洞村。(2021年5月3日摄)

近五六年来,一幢幢崭新的民宅依山而建,陡峭的地势使楼房间更具高低错落之美感。村庄坐落在群山环抱中,古木丛林簇拥,清泉小溪做伴。山野幽居,白云生处,宁静致远。以山高水长、森林葱郁为底色的生态家园风光,让来过的人们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今日之苦猪洞村的人居环境、生产条件和村民的生活水平、思想观念、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工程惠及边疆人民真实而生动的写照。

翻开我2012年11月18日拍摄的笔记:

“苦猪洞距老勐乡(2015年改为老勐镇)政府十七八公里,乡村公路修通已经10多年了,但是因为大山横亘、峰峦陡立、地势险峻、路面狭窄且路况极差,行驶起来速度很慢。轿车走不了,我们开着越野车从老勐上来,走了一个半小时。”

“苦猪洞坐落在群山环抱中,周围植被茂密。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友善,但是生活艰苦。房子大都是石头墙、土墙,除三四家砖混房外,其他都是石棉瓦房。村子所处之地坡度大,找块平地当作篮球场都难。房子随地势而建,多数人家户与户之间‘摩肩接踵’,有的地方,挑着水桶转身说话都难。尽管2010年政府出资、村民出工建成‘卫生路’,但‘脏、乱、差’的居住环境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

2012年的村庄道路。(2012年11月21日摄)

2012年的村庄道路。(2012年11月21日摄)

2014年村民李小和家的住房。(2014年1月2日摄)

2014年村民李小和家的住房。(2014年1月2日摄)

2020年,老勐镇的干部这样为我描述苦猪洞村的变化:“实施脱贫攻坚以来,老勐镇政府加大对苦猪洞进村公路、村庄道路、小型公益性生活设施建设力度,对68户农村危房、农村抗震房进行改造加固,‘两不愁三保障’落地生根。如今的苦猪洞村,通过外出打工、大力发展高秆滇重楼和野生黑三七种植,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从传统的土石房变为现代小洋楼;入村道路实现硬化,村内道路通畅便捷,家家户户都有以摩托车为主的交通工具;保洁员每周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2018年村民王路家建新房。(2018年1月4日摄)

2018年村民王路家建新房。(2018年1月4日摄)

2020年村民邓拥家建起了小洋楼。(2021年2月14日摄)

2020年村民邓拥家建起了小洋楼。(2021年2月14日摄)

有图有真相。苦猪洞十多年发展变迁,十多年的跟踪记录,我见证了苦猪洞村的日新月异,真切地感受了苦猪洞村父老乡亲的由衷喜悦。

苦猪洞的粽子分为素粽(三角粽)和荤粽(枕头粽),春节和“七月半”包枕头粽,度戒包三角粽。图为盘幺妹(左一)和家人在包枕头粽。(2021年1月10日摄)

苦猪洞的粽子分为素粽(三角粽)和荤粽(枕头粽),春节和“七月半”包枕头粽,度戒包三角粽。图为盘幺妹(左一)和家人在包枕头粽。(2021年1月10日摄)

智能手机也是老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2023年1月25日摄)

智能手机也是老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2023年1月25日摄)

长街宴一角。(2023年1月26日摄)

长街宴一角。(2023年1月26日摄)

今年再一次到苦猪洞过年,是被春节期间苦猪洞的瑶族文化交流活动深深吸引。13年来,村里只要有什么大的活动,都不忘提前告知我,叫我去拍摄记录。今年1月初,我就收到邀请,特意请一天假,在除夕前一天起个大早,心驰神往地驱车往苦猪洞赶。

元阳县黄茅岭大山的瑶族群众兴高采烈地前来参加春节的文化交流活动。(2023年1月26日摄)

元阳县黄茅岭大山的瑶族群众兴高采烈地前来参加春节的文化交流活动。(2023年1月26日摄)

今夜春寒料峭,明朝暖阳相伴。癸卯兔年春节,苦猪洞村3天的文化交流活动是激情热烈的,给父老乡亲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与欣喜!欢笑声、鼓掌声、呐喊声、尖叫声,凝结成全村人的集体记忆,酿成历久弥新的乡愁,穿越时空,弥漫村庄,飘向城市,驻留心田!


编辑:刘玉霞   审核:攸莉   终审:蒋跃
网上读报

扫一扫下载玉溪+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学习强国客户端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玉溪日报微博

扫一扫关注玉溪网微博